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两山”实践创新,永春探索了哪些模式?让产业成品牌,让河道会呼吸,让生态产品有市场,让全域旅游可共享◆打出“流域综合治理、最美县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全城植绿”四套组合拳,全域旅游生态综合体永春实践模式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第三批改革成果◆首创“生态优先、统筹资源、多元治水、综合治理”模式,桃溪流域水质由Ⅴ类提升至Ⅲ类,综合治理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典型模式案例◆深化“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本”的生态产品“三级市场”改革实践,获福建省委改革办点赞并推广◆实现“产业绕着旅游兴、环境为着旅游美、乡村靠着旅游富”,打造“有一种生活叫永春”的城市品牌,成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典型案例一湾清水康庆平/摄永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古称“桃源”,置县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人文荟萃,自然资源丰富,是著名的侨乡。全县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北宋蔡襄盛赞永春“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近年来,永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发展目标,厚植绿水青山本底,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体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和模式,逐步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实现绿色惠民富民,唱响“有一种生活叫永春”生态品牌,走出一条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和民生福祉的绿色发展道路,形成了一批优秀的“两山”实践创新典型案例。永春先后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年10月,永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产业化区域品牌“永春芦柑”获得盛赞永春芦柑非常有名,是永春的标志性产品。永春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创新驱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年,永春芦柑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33.34亿元。优化“永春芦柑”种植服务体系。出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营权登记及抵(质)押贷款政策,成立全市首家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引进“五新”技术,实现生态种植和绿色种植。建设“永春芦柑”特色产业基地。制定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永春芦柑)、福建省地方标准《永春芦柑综合标准》等标准体系。47家永春芦柑种植基地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注册备案,成为“国家级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强化“永春芦柑”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国家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永春综合试验站,邀请专家走进永春,从树体管理到规范化建设进行全链条的技术培训。推广“永春芦柑”宝贵种植经验。总结凝练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模式,组织出版《中国永春芦柑栽培》一书。全域生态综合体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坚持树立全域和系统思维,打出“流域综合治理、最美县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全城植绿”四套组合拳,不断强生态系统功能,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福建方案的永春样本。年,全域旅游生态综合体永春实践模式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第三批改革成果。创新探索流域综合治理。在桃溪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全省首创“生态优先、统筹资源,多元治水、综合治理”模式,打造“会呼吸的河道”。实现全县62公里主河道治理全覆盖,创建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和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获建桃溪国家湿地公园。创新推动最美县城创建。重点实施县城“十大提升工程”和五期街道景观改造工程,抓好香都广场、九福山、留安山等城市公园建设。建设城市慢道8.62千米,绿地25.4万平方米,创建美丽社区6个。创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并推广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实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持续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和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生态红利实现全民共享。创新实施全城植绿建设。创新开展“全城植绿、全民造绿、全面提质、全境美丽”活动,全面推进“生态连绵带”建设,用绿道成功串联山林、水体、湿地、田园等自然资源,打造相互贯通、连绵成片的生态体系。桃溪流域综合治理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典型模式案例桃溪,位于泉州母亲河晋江的上游,是泉州万人口的重要水源地。年9月以来,永春首创“生态优先、统筹资源、多元治水、综合治理”模式,打响“治污”“绿化”“美化”三大战役。桃溪流域水质由Ⅴ类提升至Ⅲ类,实现“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总体目标,成为福建省小流域治理的标杆。创新思路,拓宽治理资金筹措渠道。实行“以水生财、以财治水”的运作模式,撬动投资31.22亿元。其中统筹19个部门向上争取各级资金14.08亿元。以治理带动沿溪土地资源开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以点带面,突出治理项目生态策划。累计策划、生成、捆绑、整合、推进项目个。以万里安全生态水系试点建设为契机,策划生成7大项目群。以纳入全省综合治水实验县为载体,策划生成6大工程98个项目。多元治水,治理过程强调生态优先。治理过程中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形态,避免过度硬化。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突出水源涵养。实施面源污染治理,累计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家。创新完成全县座小水电实现生态下泄流量改造。累计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公里。绿化美化,提升一溪两岸环境品质。融合安全、文化、旅游、绿色生态等元素,实施河道治理景观工程、滨水绿地公园建设工程和“十里花海”景观提升工程,建成乡愁寄园、余光中文学馆、白鹤广场等22个文化主题公园、32公里漫步休闲通道。桃溪流域沿线11个乡镇共创建5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态产品“三级市场”改革实践获省委改革办点赞并推广创新深化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着力破解“生态资源价值低估,生态资源市场化难”困境,创新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本”的生态产品“三级市场”改革实践。截至年底,试点镇8个村集体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7个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这一改革实践获福建省委改革办点赞并推广。建立“一级市场”,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变。建立“绿色资源”台账,盘活土地、森林、水等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等“有形资产”,整合民俗技艺、文化品牌等优质“无形资产”。实现股权确权,通过“市场比价+企业估值+政府指导+村民协商”的方式,明确各类生态资源的计价标准,形成可抵押、可融资的生态资产。培育“二级市场”,推动生态资产向资本转变。积极创新金融制度,率先推出“福村贷”金融产品,根据区域“绿色资源”价值总量和发展预期进行区域授信。引导村镇集体合股联营,成立生态资源市场化运作主体,进行统一管理运营。引导村民抱团参与,鼓励村民以土地、房屋、林地等资源作价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共享发展收益。筹备“三级市场”,探索推动资本向股本转化。建成县产权撮合交易平台,及时发布股权转让信息。与海峡产权交易中心合作,探索生态产品证券化融资模式,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构建生态产品金融组织体系,设立生态产品专营部门。永春芦柑丰收季陈志朋/摄全域旅游打造出“有一种生活叫永春”的城市品牌探索全域旅游“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实践模式,实现了“产业绕着旅游兴、环境为着旅游美、乡村靠着旅游富”,成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典型案例。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年平均增长21.6%,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23.3%。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86万人次、增长15%,旅游总收入59.57亿元、增长18%。坚持顶层设计实现高点谋划。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实施《永春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和《永春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系统整合多项山水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坚持全域布局实现全域打造。打造了以牛姆林、北溪文苑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为龙头的13个国家级旅游区、时尚动感呈祥“旅游小镇”、和塘荔苑闽南文化聚落等。大羽村入选全省金牌旅游村。坚持多元互动实现产业融合。积极拓宽“旅游+”思路,与文化产业、研学、康养、工业、农业、林业融合发展,开发出多种永春特色的旅游伴手品。永春芦柑、永春佛手、永春篾香、永春老醋、永春漆篮、永春纸织画、岵山荔枝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坚持智能支撑实现智慧监管。先后建成投用县旅游集散中心和永春智慧旅游云平台,科学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有效实现全域旅游的云服务和云监管。坚持全民共建实现全民共享。通过全员营销、全员招商、全员宣传,实现旅游红利全员共享。10个旅游重点扶贫村和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是永春县的新起点。永春县将继续深化“两山”实践创新,落实落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有效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持续擦亮“有一种生活叫永春”城市品牌,将永春打造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样板县、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特色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示范县。(作者单位:李庆旭、班远冲,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颜晓彬,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生态环境局)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第5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shoua.com/fsjj/1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