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如今,父亲虽已去世多年。但每每想起父亲,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时时激励着我。
父亲在我们那地方是有名的烤烟技术能手。在那个靠在生产队挣工分分粮食吃的年代,我们兄妹六人,一不小心就要挨饿。从我记事起,父亲每年都到黑龙江绥化等地指导当地农民种植黄烟,帮助人家烤烟,挣钱补贴家用。每年过了春节,父亲就收拾行囊,远走他乡,在外工作大半年,过中秋节前就能回到家。
现在想来,在上世纪70年代,父亲应该算较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了。
就这样,父亲年年出去挣钱支撑这个家,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黑龙江那地方都实行了土地承包到户,父亲就不再出去了。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敢于向生活挑战的人。不出去给人家烤烟了,父亲又约了村里的几个人承包了村里的一个闲院子,种植蘑菇,专门为县里一家外贸公司腌渍蘑菇,就这样做了三年多,直到外贸公司不再出口这种产品。
后来,父亲又搞起了种植和养殖。为了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当时已近60岁的父亲订了《农村大众》报,专门买了有关养鱼方面的书,边学习边实践。
先是承包了村里的一座水库养鱼。儿女们大了各自忙自己的工作,也帮不上他什么忙。岁数大的父亲养起鱼来十分辛苦,每年都是父亲自己到外地去购鱼苗,每隔两年再联系人来捕一次鱼。父亲最担心的是有人晚上偷鱼,为此,父亲专门在水库边上盖了一间小屋,每天晚上在那里住着,就这样那些偷鱼者还钻父亲的空子经常光顾。
在养鱼期间,父亲又种植起了佛手瓜。这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活。第一年,父亲买来佛手瓜苗,挖坑、施肥、种植、浇水,眼看丰收在望,突如其来的一场霜冻,让父亲的希望破灭了。霜冻过后,只是抢摘下来了少量那些叶子覆盖着的长全身量的佛手瓜,大部分的佛手瓜一冻就坏掉了。后来,父亲找到了原因。俗话说,“雪打山头霜打洼。”我们那地方相对是平原,地势低,到了霜降期,还在生长中的佛手瓜就容易被霜冻坏。
找到了原因,不服输的父亲,第二年再次引种。这一年有了经验的父亲,在霜降期每天必看天气预报。看到哪天将会下霜,父亲就在种植佛手瓜地的边上放上一堆堆的玉米秸,到了晚上就点上火,把冷空气驱散,为佛手瓜的生长创造一个小气候。有时一晚上父亲要点两三次火,也不能睡个囫囵觉。
父亲养鱼、种佛手瓜大约也有个三四年的时间。但随着父亲年龄的增长,干起活来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在我们做儿女的一再劝说下,父亲才不再养鱼,不再种佛手瓜。
父亲年龄大了,按常理该安享晚年了。可父亲又跟母亲在家一心养起了母猪,每年也能挣个四五千块钱。那时,父亲常常跟我们说:“我和你娘健康,就是你们做儿女的幸福;我和你娘能爬动挣得了钱,就是给你们减轻负担。”我知道,父亲无时无刻不为我们这些做儿女的着想。
是的,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他敢想敢干,永远是我们做儿女的榜样。
作者简介:
刘传科,笔名文斗,山东潍坊临朐县人,临朐县作家协会会员,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过兵,做过车间工人,干过记者、编辑,多有文字散见于国内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著有评论集《送你一颗启明星》。现供职于一大型企业从事文化传播工作。
★
原创投稿请附照片一张及简短个人简介一份。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