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手 > 佛手用法 > 正文 > 正文

永春佛手茶制作技艺茶茗入心香飘四海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5/2 11:13:39

永春佛手茶

“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永春佛手茶)”于年列入第四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佛手茶从哪里来?

永春产茶历史悠久。相传,很久以前,永春达埔狮峰岩住持天天以茶和佛手柑供佛,为了能使茶叶有佛手柑的奇香,他试着把茶穗嫁接在佛手柑上,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终获成功。因新茶种树势、叶形酷似佛手柑,叶片大而肥厚有如佛之手掌,且制作出来的茶叶有着佛手柑之幽香,因而把这茶种取名“佛手”。

佛手茶的记载

清初,永春佛手茶的栽培已小有规模,据清康熙四十三年(年)永春县达埔镇狮峰村《官林李氏七修族谱》载:“狮峰岩初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可见,永春佛手茶大面积栽培历史至今已有多年。

茶的分类

01

绿茶

绿茶,属"不发酵”茶,品质特征为清扬绿叶,形美、色香、味醇;

02

红茶

红茶,是经过"全发酵"茶,品质特点是红汤红叶、香甜味醇。

03

清茶

黑茶属"后发酵”茶,黑茶色泽黑褐,粗老,气味较重,常作紧压茶的原料。由于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存放的时间越久,其味道越醇厚。汤色橙黄至暗褐色,有松烟香。

04

白茶

白茶是一种表面满披白色茸毛的"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有"一年是茶,三年是药,七年是宝"之说。

05

黄茶

黄茶属"轻微发酵"茶,由于制作运用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黄汤黄叶"的特点。黄茶多数芽叶细嫩,显毫。

01

花茶

花茶,又名窨花茶、香片茶等,是一种茶叶和花香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再加工茶类。

归属与制作技法

永春佛手茶属青茶(乌龙茶)类,为半发酵茶。制作工艺综合了闽南、闽北乌龙茶制作的优点,采取多次轻摇、中度做青、适当厚摊、适当延长做青发酵时长和快速多次烘揉成形。永春佛手茶制作技艺分为做青、杀青、揉烘三个阶段和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等十道工序。

佛手茶的特点

永春佛手茶具有外形卷曲紧结、肥壮重实,色泽砂绿乌油润,汤色金黄清澈明亮,香气似天然佛手柑散发的奇香、馥郁幽长,滋味醇厚、收敛性强、回甘快,“佛手韵”味独特,耐冲泡。

影响深远

永春产茶历史悠久,大面积栽培佛手茶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永春佛手茶制作技艺已经和永春老百姓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永春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象征,是永春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永春佛手茶采自茶树新梢的标准茶青,经用永春佛手茶独特制作技艺加工而成,具有永春佛手茶品种特征和品质特点,成为中华名贵茶饮,享有“茶中奇秀”美称,名振神州,香飘四海,饮誉全球,是中华茶文化之奇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永春佛手茶品饮后齿颊留香,既解渴提神、醒酒消暑,又能健胃消食、减肥、降血脂,保健功效显著,制作技艺精湛,深受国内外专家赞赏和消费者的青睐。自年荣获部优产品以来,在国内外各种重大茶事品评活动中屡摘桂冠,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代表性传承人

康志亮,男,汉族,年4月出生,永春桃溪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造产项目永春佛手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泉州市劳动模范。少年时代跟着父亲康文秀学习制茶技术,基本掌提了永春佛手茶的制作技艺,年创办茶叶加工厂,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年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茶科所建业产、学、研科教示范基地,比较系统地学习了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的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融含水春佛手茶的栽培与加工制作技艺,光擅长于轻度晒青、调节青间温湿度、适当轻摇、中度做青的做青技术。其制作的永春佛手茶在各级名茶评优中多次评为金奖茶王,曾被评为永春县首届“十佳制茶就手”。年以来投徒传艺多人,其中不少人学到了永春佛手茶制作技艺,并各自办厂。

参阅资料: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图片源于网络(相关权益归权利者所有)编辑:吴敏思审核:张少君众联融媒体矩阵

融媒体业务中心联系:-(下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shoua.com/fsyf/1778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佛手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