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对山楂都不陌生,知道它能制成山楂罐头,也能制成糖葫芦,还能制成山楂糕,山楂片等多种美味食品,但人们对从树上刚采摘下来的鲜山楂果了解并不多,不知道它有哪些功效与作用,今天小编就对山楂鲜果做一个详细介绍,能让大家对它有一个全面了解。
鲜山楂果的功效与作用1、延缓衰老
平时人们多吃新鲜的山楂果能延缓身体衰老,因为它含有丰富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和一些胡萝卜素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不能加快人体代谢,并能增强人体各器官功能,也能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它能阻止自由基生成并能加快自由基代谢,能防止它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从而也就起到了延缓衰老的重要作用。
、稳定情绪
人们多吃一些鲜榨干果还能营养神经,调节情绪,因为它含有的有效成分能直接参与神经传导或血液凝固的过程,而且能维护人类肌肉的正常伸缩,并能提高心脏功能,人体这些功能稳定以后情绪也会保持稳定正常状态,他对人类的焦虑和烦躁不安都有明显缓解作用。
3、预防冠心病
人们多吃新鲜的山楂果还能预防冠心病,因为新鲜山楂果中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比较多这种物质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心血管,它能让血管扩张,并能加快冠状动脉中的血液流动速度,也能提高动脉韧性与弹性能让人类心血管功能保持稳定,可以从根拳上防止冠心病发生。
4、清肠排毒
新鲜山楂果中还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这些膳食纤维就有人体后会吸水膨胀能软化大便,而且能对肠胃产生温和刺激,可以加快肠胃蠕动,并能促进他们对身体的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而它含有的果胶与膳食纤维一起进入肠道后,还能清理肠道,壁上堆积的毒素,能让它们随大便一起排出体外。
消食中草药:山楂
别名:红果、棠棣、绿梨、山里红
山楂属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贵州、河南、广东及东北三省等地。药用部位为野山楂或山楂的成熟果实。一般在秋末冬初时采收,切片,干燥,也可直接干燥,生用;用文火炒至颜色变深,即为炒山楂;用文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即为焦山楂;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黑色、里面黄褐色,即为山楂炭。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便不同,如散淤止痛用生品、消食化积服炒品等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
功效:主治:消食化积、行气散瘀。适用于饮食积滞、癥瘕积聚、腹胀痞满、瘀阻腹痛、痰饮、泄泻、肠风下血、女性产后恶露不尽等。
服用禁忌:脾胃虚弱者及孕妇应慎服;不宜与海鲜、人参、柠檬同食;胃酸过多、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龋齿者忌食;服用滋补药品时忌服。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
《随息居饮食谱》: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积,止泻痢。
良方精选:
方1
配方:山楂、益母草各15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益母草、山楂-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煎0分钟,去渣入冰糖溶化
用法: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通络,适用于血瘀不孕者
方
配方:山楂15克,玫瑰花9克,
制法:玫瑰花洗净,山楂洗净切片,共放入杯中,冲入沸水,闷泡5~10分钟
用法:代茶饮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适合面部痤疮、色斑、皮肤瘙痒及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者服用。
方3
配方:生山楂10克,橘饼7个,蜂蜜15克。
制法:将生山楂、橘饼放入沸水中泡之,待茶温热时,再调入蜂蜜
用法:代茶频饮之
功效:适用于乳腺增生
方4
配方:山楂、鸡内金各30克
制法:将鸡内金、山楂一起碾成细末
用法:每次~3克,每日次,用温开水送服
功效:适用于闭经,
方5
配方:山楂片克,白酒适量
制法:将山楂片浸入白酒1周,密封瓶口。
用法:连服数日
功效:适用于痛经气滞血瘀者
方6
配方:山楂90克
制法:山楂水煎,滤渣取汁
用法:分3次服,7日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急性肾炎的辅助治疗
方7
配方:山楂肉(炒黑)。
制法:山楂肉研成细末,水煎。
用法:每次服15克,每日次
功效:适用于肉食积滞
方8
配方:鲜山楂适量。
制法:山楂捣烂,取汁。
用法:用汁涂擦患处,每日3次。
功效:适用于银屑病
方9
配方:山楂克,丹参60克
制法: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后平均分成0份
用法:饭前小时温水冲服,每次1份,每日1次
功效:降血脂
方10
配方:山楂90克
制法:山楂炒热捣烂。
用法:敷患处
功效:适用于冻疮初起未溃。
方11
配方:山楂30克,佛手15克
制法:将上述中药加水煎煮,滤渣取汁
用法:每次7毫升,每日次,连用1周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适用于湿热所致的盆腔炎
推荐:更多民间中医健康资讯,长按手指扫描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shoua.com/fsyx/1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