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路木气药
当归,白芍,川芎,丹皮,桂枝,乌梅,薄荷,香附,麻黄,防风,柴胡,升麻
1、当归
当归为木气核心药,养血,活血。
当归油润,养血。气冲,活血,活血就是升达木气。
当归主生发,生发是由阴化阳,凡生发的药都消耗阴精。当归可推动血气流通,配合熟地使用。
当归与升麻是一对药。
当归流通血分,升麻流通气分。可打开左路。
佛手散:当归3,川芎3可催产。
气虚心悸,脉律不齐慎用当归。
2、白芍
白芍性凉,泄热养营,性收助胆。
收敛药,会使平滑肌放松。
肚痛:芍药甘草汤。
经痛:当归芍药散。
芍药养肝血(养肝阴),柔肝解怒的主药。
3、川芎
川芎行血,引气血上头目,推动气血升达。
如头痛,面瘫,头皮麻木等上焦气血不通时用川芎升达一下。
川芎:完全散的作用,气跑得太快,耗血力量比较强,血虚不用或少用。
阴虚火旺,多汗,及月经过多者,应慎用
木郁风动的时候用白芍息风。
4、丹皮
丹皮阴凉,直入肝经血份,清除肝火。因其阴凉,易伤胃阳。
丹皮用于阴虚血热,清内在郁热,即清凉又流通性好。
牡丹皮,活血凉血。同时退虚热,阴虚内热主要是肾阴虚,虚火亢旺。苦能清泻,辛能行能散,能行,活血化瘀就是行。
5、桂枝
桂枝温心阳。
桂枝的效果是好比肉桂加点流通的气进去。
肉桂温补下焦元阳,下焦阳虚时用肉桂温补。
6、乌梅
桂枝,柴胡,乌梅三药在疏肝方面的比较:
A、桂枝疏肝:是肝气在升达的过程中阳气不足时用桂枝的辛甘温散而升达。
B、柴胡疏肝:从行气的角度疏肝,肝气已经升上来了,已经由阴化阳到气分上来了,在气分郁滞时用柴胡来疏达,是在表浅的层次疏肝。
C、乌梅疏肝:如果本身阴津不足,阴虚无力升达,用乌梅向上升,乌梅是酸柔养津而升达。
肝气升达的过程用药,从血分到气分:
源头乌梅,再向上一点当归,再向上桂枝,接下来香附,再往上柴胡,最表层薄荷。从血分到气分。
乌梅--当归--桂枝--香附--柴胡--薄荷。
乌梅从养肝血的角度促进肝气流通。
久病,阴亏,郁结又重,需要润养流通时用乌梅。乌梅好比把阴津聚焦一下,再推动它向前走。
有燥热之象,郁结比较重,肝郁症状多时,用乌梅酸柔润养,慢慢地流通最好。柔四逆散。
7、薄荷
薄荷,清凉宣散,轻轻地宣达上焦较表浅的郁结之气,力量较弱。
气柔和,即清凉又宣散,宣散时对气的损伤很小,煮10分钟即可。
中耳炎:焦栀子3,薄荷12,一起用。
8、香附
香附疏肝偏深部,气柔和,去心内愤懑之气,凡心情压抑,想不开,只要用香附和薄荷,很快缓解。
疏肝作用从内部到外来说:
香附〉柴胡〉薄荷
女性郁结用香附,女性气阴柔,气结深。
男性久病也可用香附。
9、麻黄
麻黄阳药,宣达升散,直冲云霄的一股阳气。生麻黄发散力量大于炙麻黄。不可久用,泄人元气。
麻黄宣肺散寒,治外感不超过6克。
气虚脉涩者,脉沉紧有力,有郁结时都不用麻黄。
10、柴胡
南柴胡,柔和,全草入药,疏达柔和。北柴胡,只用根,流通的气偏深。
推陈至新两味药:柴胡和大黄。
柴胡疏肝郁,偏流通,从经络气机流动上加快气血流通。
大黄:加快腑气通降,加快湿气排出。
柴胡流通,陈皮破气,二者一起用对明显气郁效果好。柴胡12,陈皮8。
11、升麻
升麻在内部破郁结流通,很强横的把郁结打开。
一般病用不到升麻,郁结很重才用升麻。
疏达郁结力量:莪术〉升麻〉柴胡
升麻和当归是一对药:
当归:疏通血分。升麻:疏通气分。这两味药入的都比较深。
升麻破除大郁结,威灵仙扫除余小郁结。威灵仙疏通内部一般药不能到达的郁结,如关节。止痛效果好,但易耗气。
12、防风
防风:防止刮风,息风之意。
气郁生风,木郁风动,气郁不动易化火,气郁走窜易生风,防风补正气,守正气,半滋润,半流通,以守护为主,用于虚证。
气郁生风,风动较急,要紧急减弱风向,又可流通的时候用防风。
木气不能升达,气转下行,腑气郁结,腹泻时用防风。
中土要药
甘草,干姜,黄连,半夏,人参,白术,黄精,山药,黄芪
1、甘草
甘草是入中土的核心药,甘草主五脏六腑。
甘草主用补益脾胃,裨益一身的土气,守护土气,偏补,偏守。
甘草的流通力量偏小,以守为主,所以主要用于虚证。
中土虚的时候用,脾胃虚,气血虚的人,用一般的药守不住,就要用甘草。
所有补益中土的药,只要中焦无明显瘀滞,用甘草效果更好。
禁忌:
中焦有郁结,痰浊,湿气,气郁时不用甘草。
土气虚,中土薄弱,人看着瘦弱,此时用甘草特别好。
生甘草的流通性相对好,偏凉。
炙甘草,更润一些,也更容易引起中焦瘀滞,中焦动的更慢了。
2、干姜
干姜,烘干的姜。
炮姜,放土里炒,炒至发泡。
姜的气流通速度比人体的气流通速度要快,进入人体后可让人体的气走得快,气动为阳,对自身是消耗的,所以,姜枣同用,用大枣补充能量。
干姜,偏散,发散胃中寒气。中焦虚寒证用。
中焦有热不能用。
干姜:温胃
生姜:发汗,驱寒。
炮姜:体虚之人用。
3、黄连-苦寒,中土寒性药
收胃火,在胃里,胃黏膜甚至会收缩,所以收胃火。
上火用黄连马上就可好,但老收,会把脾胃阳气按住,这样脾胃运化不动,气会郁结,更易上火。
4.黄连:
清火,有实火的时候用,比如毒疮。
收藏身体的阴气。
半夏泻心汤:
主药黄连,干姜。黄连收,向下推。干姜,往外散,往上推,二重作用打开脾胃。
4、半夏
半夏:大辛,大热,大毒。
生半夏,体虚之人不能用。
制半夏,都有收敛,凝聚,潜降的作用,消肿。
主要是中焦有痰的时候用。
5、人参
人参直补五脏之气,人参加参须最好,要完整。
临床:
救急,大出血,严重气虚时用。
安神,补益。
淤结重不用人参,用后气太足,无地可去,四处乱窜,会出意外。
人真虚,且淤结不重的时候用。
林下参,生晒参,西洋参,高丽参,池底参,移山参。
6、白术
白术去湿,补脾胃。
中土虚不能固守会出虚汗,此时重用白术50克以上。
炒白术,偏燥,偏守,腹泻时用。
生白术,偏润,偏运。
白术用多,会腹满,腹胀。
苍术与白术的区别。
苍术,气粗,冲,急,芳香燥烈。主要温运脾胃,当中土痰湿重是用苍术,偏动,偏泻,健脾胃不用补时,用苍术。
7、黄精
入中土,养阴气,补肾气。
生黄精,偏凉。制黄精,平和。
养阴效果好,不会造成瘀滞,比熟地清透,不滋腻。
气郁不用,因为黄精有股油润封藏作用。
8、山药
山药气甘淡,平和。无太明显偏性,山药养人,可长期慢慢调养。
脾虚,中土阴亏,用山药养脾阴气。
炒山药,平和。
山药偏凉,多用于有虚火明显者。
9、黄芪
黄芪气与有小儿最为接近。黄芪补气主肌表。人参补气于五脏。
治肌表有疮,皮肤破损时用黄芪煮水外洗。
黄芪:补肌表与脏腑之间流通之气,守中有通。
人参:补五脏之气。
白术:守中焦之气。
甘草:守全身土气。
气郁不用,阴虚不用。
右路金气药
百合,麦冬,杏仁,天花粉,黄芩,陈皮,紫苑,川椒,槟榔,大黄,五味子
1、百合
百合的收藏之力小于麦冬
百合润养肺阴,降肺气,适于肺气虚,不能敛降,扶正养阴。上焦肺气虚燥,有虚火,需要润养,又不要收太过时用百合,既润养收藏,又不封闭肺气。
百合病:阴虚发热心烦,以百合为主,慢养阴气。
百合固金汤。
肺寒,风寒感冒,肺寒咳嗽,有明显外感时不用百合,以免收邪入里。
2、麦冬
麦冬养肺阴,清上焦郁热,效果比百合快得多,向下走得快,可以入肠胃,清肠胃郁热,从上焦走到中焦。
所有的阴柔药都会先润再降,滋润上焦燥热之气,进而恢复沉降的本性。
麦冬适用于上焦阴虚,燥热,郁火。若上焦无郁热而用凉润药会伤脾阳。
麦冬:大量降肺气,小量润养肺气。
百合用于慢性病,长期慢养。
麦冬用急症,暂用而不能久用。
3、杏仁
杏仁药力强,直接入大肠。
肺气不降的实证用杏仁,多见于外感,如感冒肺气不降,麻黄杏仁同用。
杏仁要配合升的药物用,麻黄杏仁,川椒杏仁
如果无外感,但中焦痰湿重,粘痰多,气郁中焦,可用杏仁2,麻黄1,将气机上下活动。
以下几味药都降肺气:
A,川椒:温散,让肺气自降,适于寒证。
B,百合,麦冬:用于虚证,通过润养,助肺气下降。
C,杏仁:是直接拉着肺气降,用于实证。
杏仁和时打碎,便于里面的油溶出。
4、天花粉
天花粉是瓜蒌的根,苦寒,偏于走肺经。
苦寒之气直入脏器,入的深,抵制肾阳生发。
上焦火气重,相火不降,紧急清降时,用天花粉和生牡蛎可很快降相火,不可长期用,易伤阳气,上焦无火不可用。
天花粉寒性大,偏性大,小儿孕妇及老人脾胃虚弱这人禁用,很伤中阳。
外痔红肿热痛或出血时,天花粉打粉,用醋调成糊,外敷,立竿见影。
4、黄芩
黄芩苦寒,善于清肺火,偏于上焦郁热。
上焦气郁化火时,用黄芩,即带动火气下行,又不至于消耗阳气。
火气很重,要紧急降火时,用天花粉。
黄芩,黄连,黄柏:苦寒,苦清火,寒燥湿。黄为中土之色,善治上焦湿热。
上焦肺部痰湿郁热较重,燥热无湿时,都可用黄芩,阴亏时配合麦冬,百合等滋阴药一起使用。
火气下降两个因素:苦寒向下降,阴为载体。
5、陈皮
陈皮:行气,破气的药,当气郁未化火时,可用陈皮行气,破气。
长久用,耗正气,引起虚证,明显气虚时,不用陈皮。
虚淤并存时,可配合补气药用,单纯气虚时最好不用。
6、紫菀
疏达肺气,舒缓,流通肺气,止咳,就是用紫菀的轻柔,流通之气,走上焦,可把肺气流通开。
紫菀用于肺气有点淤,有点虚,需要缓缓流通时,可理解为非常微量的麻黄。
紫菀流通肺气最柔和,相对安全,适当多用一点,问题不大,12克左右,至少6克。
肺与大肠相表里,紫菀流通肺气时,间接治疗便秘了。肺气流通后,大肠之气也会流通开。
紫菀用于虚证,疾病的后期,如果是实证,力量太小,救不了急。
紫菀与桔梗的区别:
都可流通肺气。
桔梗:主要是润滑的力量,没什么流通之力。
紫菀:主要是流通,润的力量不如桔梗。
7、川椒
川椒温散上焦沉寒,专入上焦,从内部开肺气,不同于麻黄,麻黄开肌表,进而开肺气。
川椒辛温之性太过,易伤肺阴,要与滋阴的药同用。用量2-4克,最多6克,儿童2克足够。
川椒通肺气,进而通大肠之气。
川椒走阳明经,阳明经有寒,用川椒。
川椒治肾虚喘咳,补肾开肺。
百日咳:川椒6G炖一个梨,每日服用,一周痊愈。
8、槟榔
大腹皮:是槟榔的皮。
槟榔和大腹皮的气都向下增,性平,微温。
槟榔:降胃气,降泻六腑之气,降泄中焦,气缓和,不伤脾胃阳气,用于老人,小孩。
用于虚证。
9、大黄
大黄为将军之官,通腑气力量大,寒性明显,但不留淤,反而去淤,脾气柔和,可能重用。
寒性的药易留淤,但大黄,栀子虽然寒凉,但不留淤,栀子比大黄更凉。
生大黄:用于实证,燥热,如大便干结有燥热时。
酒大黄:平时腑气不通,有淤血时,可用酒大黄,酒大黄多用于日常调理。
大黄甘草汤,开胃:
实证:大黄多,甘草少。
虚下:大黄少,甘草多。
10、五味子
五味子:酸,温,入肺,肾经。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对肺肾两亏所致的久咳虚喘,可以止咳平喘,常配党参,麦冬,熟地,山蓃肉。
一般用北五味子。
如果上焦非常燥,需要润收的时候,用炙五味子。平时可用生五味子,气清透,流通性更好。
补肾:
从补肾角度看,五味子气收的比较急,走得比较快,力量较大,入肾较深,补肾立竿见影。
止咳:
咳嗽由于肺气不能正常敛降,随着木气生发而冲上去,可用五味子将肺气收回肾中。
在气虚欲脱时,用来补气,用五味子往里收。
实证,气郁,表邪未解有实热时不用五味子。
火气药
酸枣仁,连翘,栀子
1、酸枣仁
神气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来依托,五脏的精气要充足。
酸枣仁,养心阴。有很强的生发之气,并把这股气收起来,凝聚成果实,所以是木气的孩子。
酸枣仁,养心阴,是利用:
A,油润。B,气清透,走上焦,以养心阴。
药性平和,偏性不大,仅适于虚证,实证用了会起反作用。用量15-30克。
可治心阴亏虚:
A,治失眠,量可达2升。
B,出汗,因为汗为心之液,酸枣仁煮鸡蛋。
2、连翘
连翘是一味开心结很好的药,本质气干净,清透。
凡是心气的郁结,不开心,想不开,气郁在心胸,可用连翘把郁结打开。
元胡,破心血之淤结。
连翘,破心气郁结。
故人用连翘治痒疮,认为连翘清热解毒。实际上是用连翘开心结,通心脉的作用,当有痒疮时,是血脉不通,因心主血脉,为心气郁结之象。用连翘把郁结的心气打开,血脉就通了,痒疮就好了。
主要用于实证,药性平和,无太大副作用。
3、栀子
栀子:苦寒,下行,收藏。是所有苦寒药中流通性最好的。
栀子是流通三焦郁热的首选热,不论全身哪儿有热都可用,很凉,火热实证时用,虚证不用。大便稀溏者慎用。
栀子,引热下行,清热的同时又能引导心气很快下降,恢复气机流通。
火热用生栀子,6克,多则12克。
焦栀子寒凉之性小于生栀子,适合老人和孩子,火气一退,马上要扶中土。
水气药
补肾水,以熟地龟板为主药,女贞子亦效,性均平和。黄精滋补脾肾津液,最宜水亏之家。补肾火,以韭菜子、菟丝子、甜苁蓉、巴戟天、温而兼润为宜。五味子大补肾阳,性较刚烈,善通少腹之滞塞,肺病忌用。海参大虾,温而润,补的力量太大。和以白糖,能增圆运动之力,不使其热性偏于一方,而成阳盛化热之害。凡补肾火,须带水性之温药,非真系水寒无火,不可用刚燥之附子.
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