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曲柳(东北)大叶白蜡树大叶梣
Fraxinuschinensissubsp.rhynchophylla(Hance)E.Murray
该种植物在板厂峪比较常见,但其与白蜡树,水曲柳等较为接近,加之追踪拍照机会偏少,所得几组照片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所拍。可能存在为不同种的情况。白蜡树,美国白蜡,花曲柳,水曲柳等,因其树形叶型等较美观,作为城市行道树引种较多。经过初步对比,以上植物有如下几点区别:
花曲柳:叶大,树叶5-7片小叶,也叫大叶白蜡;同一羽状复叶上的叶子大小差异较明显;产于东北及黄河流域,目前栽培于南北方;
白蜡树:与花曲柳很接近,叶片小于花曲柳,顶生叶与侧生叶大小相近;产于南北各省;
水曲柳:羽状复叶上的小叶多,达7-13枚,而花曲柳的小叶则只有5-7枚,此为最明显差异;产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湖北等省;
美国白蜡(美国白梣):原产北美,现广为栽培,适应性强,羽状复叶的小叶5-9枚,一般为7枚,与花曲柳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另外板厂峪山上的植株为野生,不可能为美国白蜡。关于美国白蜡,在西农北校区原动科动医教学楼前有一棵,最开始知道美国白蜡,就是从那棵树开始,现在回忆看,那棵树的树形与板厂峪山上的完全不一样(那棵美国白蜡为老树,和幼树也有差异)。
当然,栽植的该类植物还有美国红梣(洋白蜡),苦枥木(有的地方也叫大叶白蜡,产于南方)等,从外观上看,都是很类似的,尤其从名称,大部分都有白蜡的字样,说明他们是十分接近的。
从以上看,以下所拍摄图片,那板厂峪的该植物应在花曲柳与白蜡之间进行分辨。从叶形上看,各自有明显区别,有的5个小叶较为接近,有的有明细差别。故其可能是两个种,有待后续进行追踪辨别。以上叶形明显偏大,应为花曲柳,拍摄于.8.18,山后以上图片中的植株,叶形偏小,小叶大小接近,可能为白蜡;拍摄于.7.13,北山长城烽火台南侧
上图拍摄于.10.5佛手石下方附近
.5.2,在蚕场内拍摄到一组花蕾期的植株,应为花曲柳或白蜡;其发芽即为满满的花骨朵,很是奇特
同日,还拍到一棵花蕾不是红黑色的,经判断,这两个植株应不是同一种植物,故以上图片中存在两种植株的可能性大,也就是说,板厂峪花曲柳和白蜡应该都有,有待回家进一步验证。
以上有中国植物图片库水印的图片,是孙李阳老师拍摄于祖山,是为水曲柳
以下内容来源于《中国植物志》
落叶大乔木,高12-15米,树皮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冬芽阔卵形,顶端尖,黑褐色,具光泽,内侧密被棕色曲柔毛。当年生枝淡黄色,通直,无毛,去年生枝暗褐色,皮孔散生。羽状复叶长15-35厘米;叶柄长4-9厘米,基部膨大;叶轴上面具浅沟,小叶着生处具关节,节上有时簇生棕色曲柔毛;小叶5-7枚,革质,阔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1(-15)厘米,宽2-6(-8)厘米,营养枝的小叶较宽大,顶生小叶显著大于侧生小叶,下方1对最小,先端渐尖、骤尖或尾尖,基部钝圆、阔楔形至心形,两侧略歪斜或下延至小叶柄,叶缘呈不规则粗锯齿,齿尖稍向内弯,有时也呈波状,通常下部近全缘,上面深绿色,中脉略凹入,脉上有时疏被柔毛,下面色淡,沿脉腋被白色柔毛,渐秃净,细脉在两面均凸起;小叶柄长0.2-1.5厘米,上面具深槽。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当年生枝梢,长约10厘米;花序梗细而扁,长约2厘米;苞片长披针形,先端渐尖,长约5毫米,无毛,早落;花梗长约5毫米;雄花与两性花异株;花萼浅杯状,长约1毫米,萼毛三角形无毛;无花冠;两性花具雄蕊2枚,长约4毫米,花药椭圆形,长约3毫米,花丝长约1毫米,雌蕊具短花柱,柱头2叉深裂;雄花花萼小,花丝细,长达3毫米。翅果线形,长约3.5厘米,宽约5毫米,先端钝圆、急尖或微凹,翅下延至坚果中部,坚果长约1厘米,略隆起;具宿存萼。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产于东北和黄河流域各省。生山坡、河岸、路旁,海拔米以下。苏联、朝鲜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河北北部。
本种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美丽而略粗,各地常引种栽培,作行道树和庭园树;树皮供药用。见于长江流域各省,福建、云南和西藏也有栽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