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别名梨瓜、合掌瓜、洋丝瓜等,属葫芦科佛手瓜属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佛手瓜原产于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一带,我国华南与西南各省均有分布。佛手瓜生长旺盛,病虫害少,产量高,耐贮藏,营养丰富,每克果实含水分90~92克、蛋白质约0.9克、总糖7.7克、维生素C约22毫克。果实可凉拌、煮食或炒食,嫩梢也可作蔬菜,是一种优质保健蔬菜,目前栽培区域和栽培面积正逐步扩大。
1.形态特征佛手瓜根肥大,能形成数个块根,根系分布广,吸肥力强,比较耐早。茎蔓生,横切面圆形,具纵沟。近节处被茸毛,分枝性强,基本上每节都有分枝,分枝上又有多次分枝。除接近基部的几节外,每节都着生叶、侧枝及卷须,到一定节位后着生雄花或雄花。卷须与叶对生。叶互生,掌状五角。叶绿色至浓绿色,被茸毛。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较早地出现在子蔓.上,雌花则多着生于孙蔓上。尊片、花冠均5裂,冠缘淡黄色。主蔓上亦能结瓜,但较迟。佛手瓜的果实,有明显的纵沟5条,把瓜分成大小不等的五大瓤,恰似两手合拢拜佛状,故称“佛手瓜”。瓜表面粗糙不光滑,上有小肉瘤和刚刺。果肉白、纤维少、具香味。每个瓜内只有1颗种子,种子卵形、扁平。当种子成熟时,占满了整个子房腔,致使种皮与果皮紧密贴合,不易分离,播种时连果实一起下地。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
佛手瓜喜温暖的气候,畏炎热和严寒。温度在0℃时,茎叶出现冻害,-3~-5℃时,茎叶全部冻死,10℃时生长缓慢。茎叶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开花结果最适温度为15~20℃,低于15℃或高于25℃,影响开花授粉,坐果率下降,同时影响瓜的发育。
(2)水分
佛手瓜枝叶繁茂,蒸腾量大,因此对水分的要求是既怕干旱,又忌渍涝,要求水分充足,栽培时多在其根附近覆盖稻草保湿。
(3)光照
佛手瓜是一种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下不开花结瓜,较耐弱光。
(4)土壤营养
佛手瓜的根系发达,结瓜多,要求深厚肥沃的壤土。需肥量大,在重施氮肥的同时,生长中、后期要重视磷、钾肥的施用。
3.类型与品种我国栽培的佛手瓜,根据果实的颜色可分为两个类型:
(1)绿皮种
绿皮种生长势强,蔓粗壮而长,节长15~20厘米,有分枝,瓜形长而大,产量高。瓜皮深绿色,果面有有刺和无刺之分。瓜含淀粉多,瓜味稍次。
(2)白皮种
白皮种生长较弱,蔓较细而短,结瓜少,产量较低。瓜形较圆而小,瓜表面光滑无刺,瓜皮白绿色。瓜肉组织致密、糈性,瓜味较佳。
4.栽培季节与方式佛手瓜的栽培季节因地区不同而异,我国南方各省多于秋季9~10月播种,可作多年生栽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3~4月间播种,9月份开始陆续采收,直至霜冻,多为一年生栽培。佛手瓜一般多选择在房前屋后、庭院道旁栽培。单株可爬满50~平方米架面,每株可产~个瓜,单株产量千克。庭院栽培可根据面积大小灵活安排,但最好种两株以上,以利开花坐果;佛手瓜也可棚室越夏栽培,每平方米种25株左右,产量0千克以上。为充分利用土地,节约空间,佛手瓜最宜与菇、菜间作,实行高效立体栽培,以增加收入,提高效益。常用的间套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庭院立体栽培
4月中、下旬在庭院背风向阳处定植佛手瓜苗,株数以庭院大小而定。院内搭架,至7月中、下旬,瓜蔓满架前,不影响其他蔬菜的生长,7月底至8月,进入高温多雨季节,院内蔬菜收获完,可在瓜架下抢茬种植越夏速生蔬菜。实行立体种植,每株佛手瓜可产千克左右,其他蔬菜收入也很可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