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广佛手、佛手果、佛手柑、五指柑、密罗柑、佛手柑、手柑。
药科——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
产地——分布于广东等地。
药类——理气。
药性——温。
药味——酸、苦、辛。
入经——肝、脾、肺。
功效——舒肝,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胸胁胀痛,肝胃气滞,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现治——小儿传染性肝炎。
参治——滞气,症瘕,面寒痛,瘰疬,心下气痛,湿痰咳咳(煮酒饮),胃寒痰,肝胃气痛,噎膈反胃,痢下后重,臌胀发肿。
药理——化痰,平喘,破积,辟恶,消食,暖胃,补肝,解酒,解痉,抗炎,降血压,抑制中枢,抑制心脏,抑制肠管,抗气管过敏,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减少肾上腺抗坏血酸耗竭。
用法——水煎,泡茶。
用量——水煎(常量3~9克)。
禁忌——无气滞症状者慎服,阴虚有火者忌服。
自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