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她本是万千宠爱中的掌上明珠,最后却不得不来到这荒郊野外。多少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但命运给予巧姐的安排似乎格外残酷,她究竟是如何来到烟花巷,又为何最后得到农家刘姥姥的救赎,且不怕世俗眼光,收为己出?
巧姐命途多舛,终入烟花深处巧姐本是王熙凤和贾琏所生,王府最受宠爱的掌上明珠。她生来聪明伶俐,又有才华佳人之姿,原本应该过上锦衣玉食的公主生活。但是,好景不长,皇天不负有心人,却也无情踏碎了一个个梦想。巧姐被卖到烟花巷的时候,才不过八九岁的年纪,本应该在母亲怀抱中撒娇,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不得不在烟花巷沦为玩物。父母双亡,亲人又六亲不认,这对于一个孩子的伤害是无法想象的。
王熙凤临终前,还担忧自己的女儿无依无靠,特意托付给自己的亲兄弟王仁照顾。她认为,至少自己的兄弟,会对自己的骨肉有一丝怜悯之心。哪知这个冷酷自私的舅舅,不仅不保护巧姐,反而将自己的外甥女当作商品贩卖,简直罪恶至极。他明明可以给巧姐一个温暖的家,哪怕当个童养媳也好过风尘,但他却选择将巧姐卖到了青楼。
作为一个女孩子,被亲人无情抛弃,又被迫入了烟花之地,巧姐的痛苦简直难以想象。她本可以过上另外一种生活,哪怕很艰难,也好过深陷烟花巷,无法自拔。人生的多舛起伏,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我们也只能潇洒前行,才不至于被命运打倒。
刘姥姥从不计较世俗眼光,只图报答昔日恩情刘姥姥本是村野农妇,生活拮据,数年前还带着外孙上门求助,幸得王熙凤接济才渡过难关。今日巧姐遭难,刘姥姥虽已家贫,仍然顾念当年恩情,不惜花重金将巧姐救出。更难能可贵的是,刘姥姥不计较巧姐失去了贞洁,也不在乎村里人怎样看待她,愿意收留巧姐,许配自己孙子,给予新的生活。这点出于真心的善意,已超越了世俗的荣辱观念。
刘姥姥不过是个普通的村妇,通过女儿嫁入了狗儿一家。为了生计,她不得不放下身段,带着外孙进入贾府讨饭吃。王熙凤虽有些狎昵刘姥姥,但还是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帮她度过难关。刘姥姥心存感激,过了一年便回到贾府表达谢意,送去了自己种的瓜果。她的这番知恩图报,赢得了贾母的青睐,还被请进大观园游玩。
刘姥姥不过是为了当初王熙凤施舍的二十两银子表达感谢,哪知换来的却是难得的友谊。她和王熙凤两家结下了梁子,也给了巧姐一个重新开始的希望。当巧姐命途多舛,无依无靠时,刘姥姥顾念从前的情谊,不惜掏空自己的家产,将巧姐从烟花之地救出。
刘姥姥的善举已经超越了世俗荣辱观念的框架。巧姐明明已经失去了贞洁,但刘姥姥并不在意她的过去,只希望她能够重获新生。她大方地将巧姐许配给自己的孙子板儿,让她重新做人,过上平淡但有尊严的生活。刘姥姥的善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昔日柚子换佛手,今朝巧妙姻缘不可辜负细想之下,巧姐与刘家板儿,可说自小已经有了姻缘。当年二人童稚地用柚子换佛手,脂批早已说道:“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如今终成眷属,也是天意。刘姥姥将巧姐接为亲人,不仅完成了恩情,也可看作是天意的最妥善安排。巧姐虽未嫁豪门,却获得了真心相待,比荣华富贵更可贵。
刘姥姥将巧姐收为己出,这其中也有天意的安排。从巧姐和板儿小时候的种种渊源来看,他们两人之间似乎有着天生的姻缘。
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小小的板儿就认识了同样年幼的巧姐。两人还有过亲密的玩耍,板儿用自己的佛手果换取了巧姐的柚子。这个小细节,被批语点破就是千里姻缘的开始。
10年过去了,板儿和巧姐都已经长大。那时的他们谁也不会想到,自己童年时的稚气玩笑,竟成就了天定的姻缘。巧姐命途多舛,板儿却一直默默守护着她。正如批语所说“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他们的姻缘早在无知的童稚中就已经开始萌芽。
刘姥姥救下巧姐,再将她许配给板儿,可谓是巧妙地完成了这段姻缘。她既报答了王熙凤的知遇之恩,也成就了两人儿时的情谊。巧姐和板儿终成眷属,开始了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他们的姻缘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从王府的掌上明珠到烟花巷的堕落,又到重见天日。可见人生的起伏无常,只有执着于本心,才能化解迷茫。巧姐虽未嫁入豪门,却找到了知心人。刘姥姥善意地成就这段姻缘,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刘姥姥视恩情重于荣辱,体现仁德之风“君而无信,何以为君?”,刘姥姥视恩情重于世俗荣辱,正体现了儒家“修己以安人”的人生境界。“巧得遇恩人”,这句判词既是巧姐的写照,也预示着她终得善终。人生多艰,但只要存善念、存正心,终可看到希望。
刘姥姥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妇,她不谙世事,但有一颗仁厚的心。当年王熙凤施舍二十两银子,对她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今日巧姐命途多舛,她理应报答这份恩情。但是,刘姥姥的善举已超越了对王熙凤的感激,而是发自内心的仁德之举。
那么你觉得,刘姥姥的选择,体现了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