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手 > 佛手作用 > 正文 > 正文

胃热胃痛,胃寒胀痛,胃实证吐酸,胃虚证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7 10:15:29

胃居中焦,在上腹部。整个胃体所在部位称为胃脘,胃脘又分为上脘、中脘、下脘三个部分。胃和脾同属于土,然胃为阳土,脾为阴土,构成表里关系。胃的主要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性宜降,喜润恶燥。若胃气郁滞,受纳和腐熟水谷功能失调,便发生胃脘疼痛,纳少;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

辨治原则

胃病的辨证,首辨胃痛、痞满、呕吐、呃逆等主症,分别寒、热、虚、实的不同。由于胃为阳腑,喜润恶燥,以和降为顺,故其治疗原则应以理气和胃,滋润胃阴(与脾相对而言),和降胃气为主。然因胃与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故论治应参合进行。

胃热证

胃脘阵痛,痛势急迫,心中烦热,嘈杂易饥,吞酸呕吐,甚或食入即吐,或伴呕血,口渴,喜冷饮,或口臭,牙龈肿痛糜烂,便秘。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胃泻火。

例方:清胃散加减。本方功能清胃泻火,适用于胃火炽盛,血热妄行之证。

胃寒证

胃痛绵绵,泛吐清水,或脘胀疼痛,持续不已,感寒或饮冷后加重,怕冷喜热,得温稍舒,或见呃逆。舌苔薄白而滑,脉来沉弦。治法:温胃散寒。

例方:温胃饮加减。本方功能温中散寒,益气健胃,适用于胃寒停饮之证。

胃实证

脘腹胀痛拒按,呕吐酸腐,嗳气泛酸,或口臭龈肿,大便不爽,厌食。舌苔厚腻,脉濡而滑。

治法:消食导滞。

例方:保和丸加减。本方功能消导积滞,化湿和胃,适用于食滞胃脘之胃实证。

胃虚证

1.胃气虚寒

胃脘隐痛,饥饿时明显,食后减轻,喜温喜按,多食则不易消化,泛吐清水,大便溏软。舌淡苔白,脉细软无力。

治法:温胃建中。

例方:黄芪建中汤加减。适用于胃气虚寒之证。本方功能温胃益气,缓中补虚。

2:胃阴不足

脘部灼痛,嘈杂似饥,或杳不思谷,稍食即胀,干呕恶心,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形体消瘦。舌淡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

例方: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功能养胃生津,适用于胃阴不足之证。

胃为阳土,为病多偏于热,治当苦寒泄热;但热甚伤津,胃阴耗损者,应予甘寒养阴。如过用苦寒,则阴津愈伤,热邪愈炽。虚实夹杂,胃热盛而津液伤者,又当于苦寒泄热的同时,佐以顾护胃阴之品。

胃喜润而恶燥,故胃病见阴虚特点者,一般宜用甘润养阴为主。若兼有气滞者,当投理气而不伤阴之品,如绿梅花、佛手花、玫瑰花等。如过用香燥,则易耗伤胃阴。

胃与肠相连,故胃病还须与肠病相参,进行辨证治疗,我们下篇文章在解读,作为胃病大国,胃病不宜急治,需详细辩证清楚才可。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肚子咕咕叫,还老放屁,大便不成形,怎么回事,中医有好方法?肝胆湿热:口干口苦,脾胃虚寒:拉肚子,湿热与虚寒同存在,咋办小小麦冬不得了,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效果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shoua.com/fszy/1601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佛手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