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通基层
走进普洱市镇沅县和平镇那壮村烂泥塘村民小组,今年试种的林下药材雷丸(俗称“老鼠饭”)长势喜人。这是该村新兴产业发展又一个先行先试的缩影。
在镇沅县纪委监委积极扶持下,该村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探索多种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让那壮村农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这次雷丸试验田试验成功,那壮村特色产业又有了新希望。”镇沅县和平镇那壮村副主任、烂泥塘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张礼云说道。
和平镇那壮村是县纪委监委的挂钩村之一,自脱贫攻坚工作和挂钩工作开展以来,县纪委监委先后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长期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员们和村“两委”积极先行先试探索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为那壮村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探索群众致富新路子。
年1月,驻村扶贫工作队、那壮村“两委”经过反复考察调研,在和平镇那壮村烂泥塘村民小组先行先试种植林下药材雷丸菌种包,总投入10.4万元,共计先行先试种植农户21户,其中,党员5户,建档立卡脱贫户5户,预计于年12月将进入第一期采收期,预计总收入达20.4万元。
“通过烂泥塘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下一步,我们将在全村进行规模种植。在佛手香橼成功种植余亩的基础上,将走出又一条特色产业强村富民的产业新路子,让那壮村烂泥塘党支部真正成为新兴产业先行先试、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为后续产业规模种植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奠定了基础。”县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罗廷华说道。
县纪委监委自年5月挂钩和平镇那壮村以来,充分发挥“挂帮包”的作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和“挂帮包”人员,经常深入那壮村和农户家中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和农户面对面拉家常、交心谈心、出主意、想办法,力所能及地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听取那壮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为那壮村动真情,真扶贫,多举措加大扶贫力度,进一步拉近了那壮村干群关系。同时,派选责任心强、具有长期扎根基层经验和吃苦耐劳的人员长期驻扎在挂钩扶贫村全力开展扶贫工作。
截至目前,县纪委监委向那壮村派出1名第一书记、1名工作队员、3名包村队员、16名挂包帮联系人,帮助发展种茶亩,受益农户户,冬早蔬菜亩65户,香橼亩受益农户户,雷丸18亩21户。
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普洱市纪委监委
作者/郑建华
编辑/张雨赵丹青
审核/云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