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手 > 佛手栽培 > 正文 > 正文

金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4/23 14:57:11
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28.html
2月3日,金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现代化专场,就农业现代化进程、美丽乡村建设、现代乡村治理等问题向媒体进行了通报。金华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范冬岩介绍,“十三五”时期,金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夯实农业基本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农村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是金华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环境改善最明显、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目前,金华已建或在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省级以上特色强镇11个,建成单个产值10亿元以上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9个。八大主导产业(优质粮油、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经济总量均居全省前四位,其中中药材和奶牛产业居全省首位。猪肉自给率高于全省平均22个百分点。启用“金农好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金华两头乌、金华佛手等21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居全省首位。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金华已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4个、先进县5个、示范乡镇41个,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65条、省特色精品村个。实施了八批60个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个一般村建设。出台全国首部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发布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洗衣房地方标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已经突破3万元大关,达元;在全省率先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元以下农户,低收入农户总量消减27%以上。高质量完成村集体经济首轮“消薄”任务,所有行政村年总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金华已经初步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当地不断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农村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后陈经验”和小微权力清单等先进经验。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4家、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家、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家。省级善治示范村达到个,数量全省第2,7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千个示范村,浦江县郑宅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百个示范乡镇。农村综合改革方面,金华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基本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产权流转交易体系逐渐完善。有序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和整村流转,形成了“两溪经验”、“造血十法”、“义乌样本”等金华经验。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农村“道德银行”“好家风信用贷”“惠农e贷”等金融新产品不断涌现。范冬岩说,“十四五”时期,金华将打造“高效农业引领市、美丽乡村示范市、农民生活样板市、乡村治理标杆市”。特别要求治理体系高效能。实现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城乡同标同治实现重大突破。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个,建成省级民主法治村个以上。村级组织活动场(党群服务中心)所规范提升覆盖率和全科网格建设达标率达95%以上。到年,实现现代农业高效益、和美乡村高颜值、农民生活高水平、治理有效高效能“四高”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

发布会上

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金华日报记者:

“千万工程”是我省乡村振兴的龙头工程。请问目前我市在这项工作上取得了哪些成果?“十四五”期间又将如何继续深化推进?

市农业农村局回答:

年以来,金华市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村庄治乱美化市域行政村全覆盖,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两次四分”垃圾分类模式全国推广,美丽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居家养老成为民心工程、后陈“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深化“千万工程”为牵引,以共建共享全域美丽大花园为总目标,开启现代化和美乡村建设新征程,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浙江“重要窗口”增添最美风景。

——一是抓整治、提颜值,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全域景区先行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围绕全域秀美,持续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持续提升人居环境。以省美丽乡村标杆县创建为引领,围绕全域美丽目标,持续推进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美丽乡镇和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争创美丽乡村标杆县5个、新培育风景线30条、示范乡镇5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全覆盖。

——二是抓产业、促提质,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美丽经济先行区。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做强乡村产业。加快提升“金农好好(HOHO)”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做好农业“标准地”土地流转工作,精准开展农业招商,农业“标准地”面积达万亩以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深加工、农村电商三大产业,不断丰富新经济新业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亿元以上。

——三是抓智治、促融合,打造更具承载力的城乡融合先行区。加快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及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全面提档,与城市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动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资源向农村延伸,与城市同标同质,不断提升农民幸福水平。

金华广电记者:

金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要实现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跨越,现代农业的发展尤为关键。请结合金华农业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我市将采取哪些举措来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市农业农村局:

“十四五”时期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重点推进“四化”,即推进数字化,扩大数字技术在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机作业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培育50个数字农业工厂。推进设施化,推广智能温室、微灌工程、立体栽培等节能降耗、节本增效的设施农业先进技术,建成全口径设施农业面积4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以上。推进机械化,推广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新增农机装备3万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推进绿色化,以全面全程实施农业投入品精准管控,实现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循环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成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60个以上,绿色认证食品个以上。

——二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四链”,即增强创新链,构建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一区二园”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加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科技园金华园区建设,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优势,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实施“农头工尾”工程,推进“粮食生产+稻米加工”“生猪生产+屠宰加工+饲料配送”“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销地精深加工”产加销一体化建设,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家。贯通供应链,实施“冷链成网”工程,整合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农批市场、冷链基地、农村物流点等项目建设,支持在有一定规模的镇建设农民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全力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和“进城最后一公里”的堵点。提升价值链,加快培育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和“一标一品一产业”农产品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食味度和附加值,培育农业区域品牌2个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量突破30个,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个以上。

——三是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培育四类经营主体: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一批青创农场、智慧农场、超级农场等新生农二代主体,新增示范性家庭农场家;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加强利益联结、推进合作与联合、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增特色农业服务联合体50个以上,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组织20个以上,村级服务网点个以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以上。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介绍一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启动以来,金华市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十四五”的主要工作举措是什么?

市发改委: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是我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自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启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以来,我市倾力谋划、全力争取,成果丰硕。截至目前,武义县、义乌市相继成功列入国家级示范园名单,项目占比全省20%,居全省前列。金东、兰溪、东阳、磐安等4个县(市、区)先后列入省级示范园名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在推动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上发挥出十分积极的示范作用。

——示范园已成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新途径。助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发展,催生了生态康养、乡村体验、共享农房、中央厨房、个人定制等一系列产业融合新业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截至年底,6个示范园一二三产总产值约为49.8亿元,同比增长15%。

——示范园已成为推进“两进两回”的新平台。推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发展,突出大项目带动,6个示范园共有寿仙谷药业、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等3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创建项目总投资超过亿元。

——示范园已成为探索农民增收机制的新载体。普遍建立起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二次分红、土地流转优先返聘等利益联结方式。截至年底,80%以上示范园农户通过以土地、林权等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经营项目,获得资产性收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同比增长18.3%。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全面推进我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一是科学把握农村产业在国内大循环中的重要战略节点作用,加强现代农业、数字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产链、供应链、要素链创新融合。

——二是争创“国家数字化赋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试点,力争使农村产业融合成为我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抓手。

——三是争取各方政策支持,从统筹农口资金政策、争取公建资金支持、创新金融支持配套体系等角度,发挥政策的纵向叠加和横向协同效应,加快推进示范园项目建设。

金华广电记者:

今年是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目前这项工作进展情况如何?要确保农村居民长期喝上好水,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市水利局:

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将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并按照《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和《金华市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年底,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全面收官,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2.73亿元,完成达标提标人口.6万人,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农村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达到90.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91.3%,各项行动指标均超额完成。

通过三年行动,全市构建了以城市供水县域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的县域三级供水网。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和健全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建立县级统管机制,对县域内农饮水工程实行统一管护,落实专业管护人员人、协管人员人,建立水费定价和收缴运行机制,实现工程水费收缴全覆盖,健全农村饮用水“单村水质送检、乡镇以上水厂自检、卫生健康部门行业抽检”的三级检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村级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专业缺位问题,有效缓解了农村供水工程以往遇雨水浑、干旱水缺现象。在年秋冬连旱的极端气候影响下,山区饮水困难人口比常年减少50%,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巩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果,深化农村供水体制机制,提高农村饮用水工程供水保障水平。完善运行管护机制,将县级统管、水费收缴、管护经费落实等机制长效化、常态化;加大市、县二级“强监管”力度,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对各地农村供水工程开展督查。结合《浙江省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推进规模化联网供水、农村供水数字化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山区水源保供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投资12.5亿元,新建扩建水源10座,新建扩建规模化水厂27座,管网延伸km。

之江瞭望综合信源: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shoua.com/fszp/14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佛手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