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孩儿帽上的刻花钱属同类制品,所属年代也相一致。这两种花钱年代相距较远,但纹饰基本得以传承,近乎没有大的变动,可见聚宝盆文化在江苏地区的传承较好。聚宝盆里的宝物这两种花钱上的聚宝盆均似鼎形器,器内垫有绫罗锦缎(口沿明显可看出水波形布沿)。龙首挂花聚宝盆腹部以水波纹与乳钉纹为饰,是仿古青铜器造型。刻花钱聚宝盆腹部饰以珍珠地与梅花纹。珍珠地是苏工常见纹饰图样,梅花纹在清末民国尤其流行,梅花五瓣寓意梅开五福。盆内上方中央均为宝珠图案,宝珠有火焰纹,为龙珠,也象征珍贵的宝珠,民间也称“夜明珠”。苏工刻龙纹鞋拔《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御寇》载:“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可见龙珠之宝贵。宝珠下方,龙首挂花为铜钱与元宝纹,象征着财富。元宝纹中央通常有凸起,和今天普遍认为的元宝纹差别不大。刻花钱则多了佛手瓜纹,佛手瓜正是19世纪初由日本传入我国的,和此刻花钱的年份相似(常见民俗聚宝盆图一般盛放佛手,佛手和佛手瓜均寓意“福寿双全”,故图上就写了“佛手”)。再往外则是两支鹿角,更可能为珊瑚。无论是鹿角还是珊瑚,都象征着权贵与永恒,古人认为它们能带来好运与长寿。最外侧也统一以犀角为饰。犀角自古被视为“物之珍,国之宝”,人们认为它有避邪、镇凶、护平安的作用。道教更将其列为八宝(火珠、铜钱、方胜、犀角、艾叶、银锭、珊瑚、书)之一。明代百寿团圆多宝镜无独有偶,聚宝盆里所盛放的宝物与我国传统杂宝纹(多宝纹)上的宝物有很多相似之处,应是由杂宝纹演变而来。从古代铜镜来看,杂宝纹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是元明时期铜镜纹饰中的典型纹饰之一。杂宝纹是以道教为主要思想的吉祥纹饰,聚宝盆图案也并不只是蕴含着财源旺盛之意,还象征着福寿安康、驱邪降福之意,是传统道教纹饰的发展和杂宝纹的延续。或许,这些纹饰在表达着古人对财富向往的同时,亦在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求得财源茂盛的同时,地位也得以长久,福寿也得以绵长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shoua.com/fszp/1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