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 镇纸黄玉质,古琴造型,总体比例略宽。琴面上凸雕七弦,外侧雕有10个标示音位的徽而非古琴上常见的13个。器底部开有两个凹槽,分别表示古琴底板上的两个出音孔,即“凤沼”、“龙池”。 玉质琴式镇纸并不多见。此器玉质淡雅润泽,似乎暗示着与琴音之清韵相合。
从已出土玉器可知,黄玉的使用可追述到商代,看商人用黄玉琢制的小兔子多么可爱,萌萌哒~黄玉兔佩,商,故宫博物院藏
长4.2厘米,高2.8厘米
玉镂雕虎形剑璏,战国末至西汉初,故宫博物院藏
长6厘米,宽2.6厘米,高2.8厘米
剑璏(音卫)黄玉质,虎首前部有褐糖色,身侧有黄色沁斑。器表抛光精细,有很强的玻璃光泽。 此件为改制器,上端为一匍匐前行之虎,下部原有纹饰,部分磨去,并开出矩形孔,变为剑璏。虎面狰狞,张口,瞪眼,呈伺机扑杀猎物之态,足尾劲健有力。绞丝尾,已断残。剑璏矩孔的四角处各饰一只兽面,仅眼部突出,眼下均有浅圆槽痕迹,可能是加工过程中遗留之痕。 此器经改制后造型十分独特,器身虽留下较多的加工痕迹,但因虎的形态显得生动活泼,精细的抛光使器物润滑光亮。黄玉虎纹璜·秦·故宫博物院藏
高18.9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明,清宫旧藏
印面1.9×1.9厘米,通高1.5厘米 印黄玉质地,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信成君印”四字。印台较高,小鼻钮,印材黄如覆尘,备显古雅。 此印为明代托名秦汉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信成君”本为楚汉之际的封君,名郦商。《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载“曲周侯郦商者,高阳人。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沛公略地至陈留,六月余,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于岐。从攻长社,先登,赐爵封信成君”;“项羽灭秦,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商爵信成君”。郦商随汉高祖征战,战功卓著。汉并天下后,他因病不再理事。及高后崩,大臣诛诸吕,是岁郦商卒,谥为景侯。
黄玉鼻钮“王武”印,汉,故宫博物院藏
印面2.3×2.3厘米,通高1.8厘米 汉代私印,以黄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横读“王武”二字。印身通体青黄,青者淡然若隐,黄者如浸非覆,浑然天成。 早在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的兵器上即可见到鸟虫书,且多鎏金,别致而精美,彼时尚无此书体名称。其文字起笔或像鸟首,或形体如蠕动之虫身,后人因其形而定名。 汉代以鸟虫书体入印者多为玉印,此印文字横笔作鱼形,竖笔似蚓,篆势舒展,意态灵动,文字结构与布局之微妙、篆刻之精跃然目前。
黄玉双联璧,清,故宫博物院藏
璧径13.7厘米,通长35.6厘米,中部厚2.7厘米
黄玉斧,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高11.9厘米,宽7.5厘米,厚0.5厘米。
小编有话说,器物整齐造型似齐家文化时期制品,玉斧上的纹饰、文字应为乾隆年间琢饰。黄玉兽面纹夔耳活环壶,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高11.6厘米、口径4.4~5.9厘米、足径4.6~5.9厘米
黄玉荷叶式花插,清,故宫博物院藏
高14.5厘米,宽9厘米,厚5.5厘米。
黄玉佛手花插·清,高16.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口径8.2×4.5厘米,足径5.2×5厘米。
花插为黄玉制作,质地极佳,滢润如脂,局部略有褐斑。圆雕一立式佛手瓜,中空而成花插。器身外侧凸雕盘绕的枝叶并形成足。底配镂雕梅花纹木座。此物选材精良,造型丰润鲜活,与深色器座相配更显出了庄重大气的艺术效果,为清中期玉器的代表作。 佛手为一种果实,俗称佛手柑,因其形如人手,一端生长时裂开,分散如人的手指,拳曲如手掌,故而称作佛手。佛手因“佛”与“福”谐音,被当作吉祥物,常与桃及石榴一同出现并被称为“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黄玉三羊尊,清,故宫博物院藏
高14.2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6.8厘米。 此器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 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也往往以“三阳开泰”为题作为岁首称颂之辞。但黄玉雕三羊尊这样的器物却非常少见。
黄玉兽面纹盖尊,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高16.1厘米,口径4.9×3.3厘米,底径3.4×5厘米。 尊黄玉质,局部有糖色。扁瓶形,颈肩处有镂空云形双耳。尊有盖,盖面饰云纹。盖沿、器口边及足上均饰回纹。尊身主题纹饰为兽面纹,兽面上下各有蝉纹一周。足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款。 清代宫廷的仿古玉器中黄玉质地者不多见,此器的几种纹饰均仿自商周青铜器纹样,且雕刻得极为精细。
和田玉龙纹花插,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高14.4厘米、口径5~6.6厘米、足径3.5~6厘米
黄玉兽面纹盖尊,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高16.1厘米,口径4.9×3.3厘米,底径3.4×5厘米
尊黄玉质,局部有糖色。扁瓶形,颈肩处有镂空云形双耳。尊有盖,盖面饰云纹。盖沿、器口边及足上均饰回纹。尊身主题纹饰为兽面纹,兽面上下各有蝉纹一周。足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款。 清代宫廷的仿古玉器中黄玉质地者不多见,此器的几种纹饰均仿自商周青铜器纹样,且雕刻得极为精细。
黄玉兽面纹双耳活环瓶,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高23.3厘米、宽7.5厘米、厚3.5厘米
黄玉兽面双耳瓶,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高16.2厘米、口径2.8~3.5厘米、足径3.1~3.7厘米
和田玉龙首觥,清中期,故宫博物院藏
高23.2厘米、口径3.2~9.3厘米、宽10.5厘米
黄玉三羊尊,清中期,故宫博物院藏
高14.3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7厘米
和田玉兽面纹出戟瓶,清中期,故宫博物院藏
高20.2厘米、腹宽10.6厘米、厚6厘米
和田兽耳方壶,清中期,故宫博物院藏
高11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3.5厘米
黄玉雕婴戏夔耳瓶,清中期,故宫博物院藏
高19厘米、宽11厘米、瓶高5.4厘米
黄玉番人骑狮双耳瓶,清中期,故宫博物院藏
高14.1厘米、宽11.8厘米
黄玉象驮宝瓶(太平有象),清中期,故宫博物院藏
看了这么多“诱人”的黄玉是否也有了心动的感觉黄玉如灿烂星空中璀璨的星子,散落在色彩斑斓的玉园中,它给人以温润坚贞的质感,是大自然亘古未变的结晶,与繁星同样闪烁着永恒的光芒,令世人爱慕不已。文章转自中国古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编辛苦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入会咨询)
邮箱:yuwenhua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