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小编之前在海鲜夜排挡吃到过一种独特的小海鲜,鲜甜嫩滑的口感令人念念不忘。
这个让小编念念不忘的小海鲜就是“佛手螺”。
喏,它长这样↓↓↓
佛手螺 网络配图
佛手,学名龟足,本地人喜欢叫“虚结”,一种被称为“来自地狱的海鲜”,不仅因为他的采摘难度较大,会让人望而生畏,而且它的味道,自成一派,无法言语。
曾有个山西的朋友,专门坐飞机赶来就为了尝一口那佛手的鲜味,然后满足地走了。
据说,远在英国伦敦,一份由名厨主理的佛手菜品能卖到一百英镑。足见其它在海鲜界的地位。
佛手主要生活在海流交换较为频繁的礁石缝隙里,它的生长环境对水质要求很高,生长缓慢,味道鲜中带有一种甜,小编敢说:没吃过佛手的人,根本没法体会海鲜里面“鲜”字的深刻含义。随着佛手被推上了吃货们的餐桌,吃的人多了,采的人也就多了,记得小时候家里没菜的时候,溜个小湾,礁石边就能挖到一盆佛手。
当然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得往更远的礁石去寻找,而且采摘佛手是个技术活并且很危险。
其根部的肉多,如果不小心弄破就失去食用价值了。在陡峭的礁石壁上手工采摘佛手螺,需要经验老道的人才能完成,危险的地方,还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在礁石上面固定好做支撑,另一个人放着绳子下去,用专用的佛手勾把佛手螺从石壁上采摘下来。
所以,吃得到吃不到,得看缘分。
为了突出食材本味口感,原汁原味的佛手不需要其他调料来提升它的“鲜”度,水煮是最好的方法。
吃佛手的时候,就像在嗑瓜子一样,用牙轻轻一嗑,把佛手一掰两半就能吃到里面的肉了,只有吃过才懂它!!
“佛手螺”由于外形酷似张开的手而得名,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石缝中的节肢动物,一般一簇一簇群生群长,挤附在石头缝中。单个长约两三寸,顶部有绿色的三角状硬壳,柄部较为粗糙,色泽深沉,纹理有点像海参。乍一看还真让吃货们下不了嘴。别急,这张图告诉你↓↓↓
剥佛手螺 网络配图
第一步 断开佛手螺的柄部 网络配图
第二步 去掉柄部 网络配图
剥出来的佛手螺肉 网络配图
“以前,海边的礁石上长着很多佛手,现在近海很少有,要爬到陡峭一点的地方才能看到。越深的地方就长得越大越好。”曾经在嵊泗黄龙乡采过佛手的王阿婆告诉小编。
礁石上的佛手 网络配图
佛手螺的柄部具有伸缩性,一旦受到外界的触动就会紧缩石缝,挖下来异常费劲。而其根部的肉多,如果不小心弄破就失去食用价值了。所以相对采贻贝、采藤壶等而言,采佛手螺的风险要大得多,一般需要两个人紧密配合。一人在礁石上面固定好做支撑,另一人放着绳子下去,用专用的佛手螺勾从石壁上采摘下来,在礁石上的人要紧密观察潮水的情况,一旦发现涨潮就立即提醒伙伴上岸躲避。
那么,怎么煮才对得起这来之不易的美味呢?小编推荐两种吃法↓↓↓
水煮佛手螺
水煮佛手螺 网络配图
清洗干净后用盐水简单略灼,煮滾后將之轻轻白灼約三十至四十秒,以保留其原有鮮味为本,然后剥去薄衣,呈现出红粉的螺肉,入口时海水味重,但味道鲜甜,肉质嫩滑又帶点嚼劲。
香辣佛手螺
香辣佛手螺 网络配图
清洗干净后往锅里倒入油,将葱、姜、蒜、辣椒爆香,倒入佛手螺,加入其它佐料,爆炒入味即可出锅,吃起来香辣入味。
佛手螺富含碘、钙、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食后有恢复并增强肌体组织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延年益寿之功效,是一种海鲜绝品。
●文章综合自浙米道,由闹妈海鲜排版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闹妈
本店淘宝店铺网址:a-nao.taobao.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shoua.com/fszy/1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