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想大多人对扬州的印象都始于这首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吧。烟花三月,是时间,是风景,千百年来的传颂,令这四个字也给了许多人下扬州的理由。去扬州,只因为又要到烟花三月了。春日自是风光好,然而扬州其实时时都好。来过扬州便知,这是一个讲究精致的地方,处处是生活的艺术。那种精致是融于扬州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的,是朝朝细品的早茶,是精工细作的淮扬菜,是日日“水包皮”周身沐浴的放松,是闲步于古城老街的时光,是非遗文化艺术的钻研与代代传承。久居上海,江苏自是常来,我不会觉得扬州带有南京、苏州或是其他古城的影子,而是扬州就是扬州,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诠释扬州才有的个性。时值冬日,扬州也有些冷,也时不时有些雾,然而这些都不会影响你体会真的风景。真的风景在于生活,来扬州几时,不如就做几时地道的扬州人,于一日三餐与人文生活中感受扬州的精致慢时光。早茶点心,各有千秋都知道广东人讲究粤式早茶,而江南最有早茶概念的就当数扬州了。人们常说,“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皮包水说的就是扬州人喜欢喝茶、爱泡茶馆的一种情形。扬州人早上起来先去公园逛逛,逛完去茶馆喝早茶,是许多人的生活常态。点上一份烫干丝、几个包子,和千层油糕,或是糯米烧卖,丰盛的早茶能带来一天的愉悦感。扬州的美食可能不比广东菜用料高端,然而精心细腻不输于任何一个菜系。早茶的各色点心和菜式里就让人感受得深切。在扬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香宫,道道早茶点心都吃得出用心和细腻。三丁包是很多人的最爱,三丁之味各有讲究,鸡肉丁提鲜,猪肉丁提香,笋丁有嫩度。五丁包是三丁包的升级,再加上海参丁和虾仁丁,更增加了味觉的鲜香回味。肉包、菜包、豆沙包,加上一份浓稠的小米粥,其实已经足以令游人对扬州早茶留下深刻的好印象。然而,包子的更高阶精华体现,还是在蟹粉汤包。圆润的包子,胖嘟嘟、水嫩嫩,每一只都是单独装在一个盘子里,端上桌的时候,那包子左右一颤,就已经让人透过薄薄的外皮,感受到里面饱满的蟹粉汤汁了。很多蟹粉汤包给客人配吸管,其实完全不用吸管。最地道的吃法正如当地人所说,“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最后一扫光。”讲的先就是要把包子轻轻提起,移动到盘子边缘,咬破一个小口,直接吸汤,最后再把包子吃干净。扬州人早晚都要吃干丝,早晚两顿干丝制作方式不同。早上吃烫干丝,干丝堆成稻草堆状,浇开水,令其变得绵软,同时去豆腥味,之后再浇麻油和熬过的酱油,鲜香的味道就激发出来了。还有那千层油糕,层层油糕层层叠,叠出64叠,再切方块蒸制而得。配上高邮的咸鸭蛋,手工的豆腐花,丰富的层次感绵延在口中。扬州的早晨因丰盛的早茶而满足。品扬州,最淮扬江南盛行淮扬菜,江浙沪都有许多优秀的淮扬菜餐厅。然而究其根本,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扬州才算得上是最本源的。若论一生定要吃上一回的淮扬菜,想必是要来扬州了。还记得《舌尖上的中国2》中《心传》一集关于淮扬菜精致刀功的展示吗?整鱼脱骨、三套鸭制作,精湛的手法令人叫绝。作为淮扬菜的传承人,周晓燕大师烹制的淮扬菜可谓顶级,然而顶级淮扬菜离扬州人的生活其实也很近。周晓燕大师在扬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设立了他唯一对公众开放的工作室,亲自设计菜单,烹饪由其本人或其子周弋完成。展开菜单,有着周晓燕大师的印章,从冷菜开始就令人印象深刻。淮扬菜总是能把看似平凡的食材变化得神奇。就像这里的文思豆腐羹,细如丝线,一分一毫都展示着厨师精湛的刀功技艺。浮云佛手瓜,瓜片细薄,底部相连不断,一朵朵相连,如美丽的云彩。盐水乳鸽,借鉴了盐水鹅的做法,嫩嫩的乳鸽肉透着淮扬风味的咸鲜。那红烧河蚌狮子头,丝毫不腻口,而有着鲜嫩香口的回味。荔枝虾球是川菜与淮扬菜的结合,川菜中的宫保虾球丝毫不辣,而有了荔枝的一丝甜。当然,吃淮扬菜也可以去香宫,同样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菜肴。一声锣响,一坛扬州三套鸭配馄饨被两个壮汉抬着端上了桌子。从外到内家鸭、野鸭和鸽子,拆骨后三层被套在了一起。汤水之中配上馄饨,鲜美至极。那河鱼狮子头,猪肉肥瘦相宜,加了鱼肉后更少了油腻,食器与搭配的物件都甚是精致好看。非遗传承,古城韵致扬州人对精致的讲究自然不局限于淮扬菜,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艺术。于是在这座古城中,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非遗19项,省级非遗46项,市集非遗项。就像淮扬菜用料亲民,普通人也可以吃得上大师亲自做的淮扬菜一样,扬州城中,非遗的体验离人们也很近。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中,非遗传承人们在这里有自己的工作室,一边创作,一边展示。来到这,你会近距离地看到那些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的人,在怎样用毕生的经历完成他们心中的艺术。原以为是水墨画,细看才发现是刺绣;原以为是真花,结果是通草所做;点螺工艺中,夜光螺螺片的厚度相当于头发丝三分之一那么薄,作品闪亮着梦幻的色彩。广陵派的古琴声余音绕梁,扬州剪纸的花纹极其细腻且清秀流畅而不断。展馆中镇馆的漆器艺术品,一件作品就有层漆,每日一层,刷漆就要花掉近两年的时间,再以四年的时间雕刻,作品背后是精力的付出与时光的雕琢。每一座古城都有一条老街,扬州最知名的老街就是东关街。它延伸至古运河边,是古时水陆交通的要道。老街上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钱庄、宅邸、书屋都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时光中见证着扬州城的日月变迁。如今的东关街依旧繁华热闹,尤其是每到烟花三月的日子,就挤满了人。选个兔子灯,挑一把绣花的团扇,看看糖画老人舀出一勺糖,一两分钟就变成可以吃的艺术,再在路边选一两本小人儿书,那种儿时的无忧无虑就一下子就都找了回来。逛完一天,再来体会“水包皮”的生活方式,扬州人喜欢泡澡沐浴后做足疗和修脚,而扬州传统修脚术也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扬州知名的陆琴脚艺,创始人陆琴正是这个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不得不赞叹,扬州人从早到晚的点滴生活中,都融汇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那些细致入微的生活艺术正是吸引每一个旅行者来到扬州的理由。所以,下扬州,随时都好,何须待烟花三月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ushoua.com/yyfs/1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