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记者慕名前往马关县古林箐乡老房子村一探究竟,很快到了目的地,一股泥土的气息和蔬果的清甜味儿直扑鼻中。眼前,成片的瓜棚像绿色的巨型盖毯,将山坡全部覆盖,尤为壮观。
来不及感叹,记者迫不及待进到棚内。“天哪,结这么多!”近两米高的瓜棚吊满了大大小小碧绿的佛手瓜,密密匝匝像秤砣一样,煞是喜人。一年轻小伙正在娴熟地忙着打理枯叶,透过瓜叶的细碎阳光照在他满是认真的脸上。见到记者一行,他赶紧羞涩地整理好因为热而敞开的上衣。
小伙侯永久今年25岁,以前在浙江打工,现在家里种植了25亩佛手瓜,年收入达50万元。
“我以前在浙江一家化纤厂打工,做纺丝工作,一天要站12个小时,计件算工资,多劳多得,累死累活每月工资才多元,根本不够用,更别说贴补家里了。看到村里人种洋瓜、黄瓜都富起来了,年收入10多万元太正常了,所以我必须要回来。”侯永久开心地告诉记者。
“现在我家种了25亩佛手瓜,再也不用外出打工赚小钱了。去年成立了合作社,更是没了后顾之忧,瓜果一成熟,很多客商赶趟儿一样到地里收购,根本不愁销路,现在是供不应求。”
“这些瓜棚就是你家的绿色银行啊。”记者说。听到这话,永久更乐了,“对啊,你看,这些瓜就是一张张人民币,我要全心全力照顾好它们,它们才会源源不断地生产现金。”
说起年收入,侯永久说,他家一亩地可产公斤佛手瓜,价钱好时,一亩瓜可以卖到2万元,除去化肥,每亩净赚1.5万元。仅佛手瓜这一项,全年收入有40多万元。
“除了佛手瓜,我家还有10多亩黄瓜、百香果,百香果今年长势更好,挂果率更高,马上进入成熟期,客商又要上门抢购了,本地人根本吃不到呢。”侯永久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佛手瓜产量高、管理简便、不需喷施农药、耐运输等优点,深受菜农的喜爱。为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老房子村去年成立了龙保种植专业合作社,运用“农户+合作社”,社员年底分红,统一收购的模式运作,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
如今,合作社和农户在种植佛手瓜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的要求,合作社与农户实行订单生产,真正做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
龙保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兴春告诉记者,目前,老房子村种植达亩的人家占了三分之一,户均50亩。现在入社的有56户,入股的有46户,分红按照提成来分,年底分红1公斤提2分给社员。现在,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楼房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甜。
“我和你说,我们这里空气质量好,时间在长人不老;这里生活质量高,喂猪都是用香蕉;这个地方土地宽,三天你都走不完。”在田里干活的其他村民围过来,脸上漾着笑,用顺口溜向记者炫耀道。
古林箐乡今年佛手瓜种植面积余亩,产量吨,可帮助余户群众增收万元,带动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51.2万元。
“这里生活质量高,喂猪都是用香蕉……”离开老房子村,记者耳边依然回响着这首顺口溜,眼前浮现着村民们甜甜的笑容。瓜果甜,生活甜,甜透了村民们丰硕富足的日子。
记者:王玮、李正红、窦文金,通讯员:贺艳婷
编辑:李云淑
制作:龙俊贤
审核:梁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