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川
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三级)硕士生导师,包头师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的学术研究及相关内容的艺术创作实践和高校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草原,她不断进行田野调查,在蒙古族非遗与民间美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承担国家社科项目《内蒙古高龄民间剪纸传承人口述史调查及剪纸谱系研究》的主持人等九项科研任务。同时,在高校非遗与民间美术教育传承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工作,成为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相关专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带研究生、创建非遗研究所,填补内蒙古高校本领域的空白。
王红川几十年扎根于草原,是从草原民俗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的 艺术家,她开拓性地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曾在国际、国内多有展出,荣获国家“山花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全国十大金剪”奖,内蒙古“萨日娜”“阿尔丁”奖等多种荣誉。
在抗疫期间,组织全市广大群众和大学生创作多件多类别的民间艺术作品,宣传抗疫知识、讴歌抗议英雄,社会反响较大。荣获“包头市首届文艺杰出贡献奖”“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等荣誉称号。
王红川迎新春剪纸系列《农历年迎福歌》二十三,洗灯盏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剪窗花
二十九,贴对友
三十晚上把岁守
王红川剪纸集《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生肖文化,华夏一家”,它属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无法选择和更替的终身标记和烙印,是维系我们民族的情感和文化的纽带,在辞旧岁、迎新年、庆丰稔、谢神灵、除灾祸、保平安等民俗活动中,历代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在中国的生肖文化中,生肖的寓意被祖先们赋予了最殷切的吉祥期盼和最朴素的精神诉求。
剪纸作品《十二生肖形印》剪纸作品造型外轮廓吸收了中国印章方正的特点,每一个生肖各自适合在方形印章的空间中,每个生肖的造型充分发挥民间剪纸随方就圆,无视时空限制的表现语言,意向性、多维度的进行变化和艺术的表现,整体效果散发着金石味道,浑厚古朴,又不失生动灵隽。年,王红川应邀去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个人剪纸展,这套作品的展出受到国内外友人的喜爱和赞美,其中的老虎肖形印作品被作为海报图案印发宣传,整套肖形印作品被作为年美国虎年明信片在北达科他州发行。首次将中国北方草原上的走西口文化带到了西方学界,得到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