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佛手
8.4.1释名习性
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佛手的果实。本品果实橙黄色,长10~25cm,多为卵形或长圆形,顶端常有3~5个手指状的裂瓣,故名佛手。
8.4.2加工炮制
捡去杂质,用水喷润后,切碎,晒干。
8.4.3性味归经
辛苦酸温,入肝胃二经。
8.4.4功效
1)止咳化痰:佛手味辛苦,性温,可下气平喘,止咳祛痰。
2)理气开胃:佛手专攻理气快膈,行气消滞,故用于肝脾气滞导致的病症。
8.4.5各论
本草便读:佛手专攻理气快膈,惟肝脾滞气者宜之,阴血不足者则嫌其燥。
本草再新:治气疏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疬。
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中寒痰,和中行气,入肝胃经。
8.4.6配伍应用
1)配生姜:佛手健脾理气,化湿止呕;生姜温散气逆而止呕,二药相配则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功效增强。治疗胃气不和,气逆呕吐,噫气等。
2)配青皮:佛手偏于宣通气、和胃化痰;青皮偏于开降疏结,。二药相配能疏肝和胃,理气散结止痛。常用于肝郁气滞,胃气不和的两胁胀痛,胸腹满闷等症。
3)配木香:佛手理气开胃,木香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机呆滞、脘腹胀满。
4)配白术:佛手理气健脾,白术燥湿健脾。用于脾虚湿滞的胃纳不佳等症。
8.4.7禁忌
阴虚有火,无气滞证者慎服。
8.5香橼
8.5.1释名习性
芸香科植物枸ju橼、香橼的果实。为佛手属香橼的变种。本品为柑果,表面黄棕色,密聚多数油点,气味芳香浓郁,故名香橼。
古代本草所在的香橼多指枸橼而言,但目前有枸橼和香橼两种,且以后者产量为大。其幼果及近成熟的果实在少数地区也做枳实、枳壳用药。
8.5.2加工炮制
9~10月采摘,晒干,或放2,3天待果实面略干时,切成厚片,晒干;或用绳穿起来风干,或烘干。
8.5.3性味归经
为辛苦酸,微温,入肝肺脾经。
8.5.4功效
1)疏肝理气:香橼皮气芳香味辛而能行能散,苦能降逆,有疏肝理气,和中止痒之功。用治胃痛胀满、胸闷、胁痛等症。
2)和中化痰:本品辛能行散,苦能燥湿,温能通,有燥湿化痰之功,用于痰湿壅盛之咳嗽痰多。可伴见舌苔白腻、恶心呕吐、脉濡滑。
8.5.5鉴别应用
香橼橘皮皆有行气消痰作用,用治痰湿壅盛,上气咳逆。
香橼:性平,温化之力不及橘皮,且能散肝胃之郁气。
橘皮:温燥性较强,化痰作用胜于香橼,主治脾肺气滞湿郁之证。
8.5.6各论
本经逢原:柑橼乃佛手、香橼两种,性味相类。兼破痰水,近世治咳嗽气壅,亦取陈者,除去瓤核用之,庶无酸收之患。
本草便读:香橼皮,下气消痰,宽中快膈,虽无橘皮之温,而究属香燥之品,阴虚血燥之人当禁用。
8.5.7配伍应用
1)配佛手:香橼能理气宽中化痰,佛手与香橼功效接近,而清香之气尤甚,有和中理气,醒脾开胃之效。二药药性平和,适用于较轻之证,如肝胃气郁、胸闷胃痛、食欲不振等轻证。
2)配川贝:香橼辛苦酸微温,辛能散,苦能降泄,能燥湿,用于痰湿壅盛之咳嗽痰多,川贝味苦,性微寒,入心肺经,苦泻甘润,微寒清热,能清肺化痰,开郁散结。清泄胸中郁结之火。二药配伍,一热一寒,一辛散一苦降,共奏化痰止咳之功。
3)配柴胡:香橼辛能行散,疏肝解郁行气,柴胡苦辛,性微寒,味薄气升,透表泄热,常用于肝气郁结导致的胸胁胀痛。二药配伍增强了疏肝解郁之功。
4)配香附:香附辛苦平,能行能散,为行气开郁之要品,配合香橼疏肝理气解郁,增强疗效。
8.5.8禁忌
-。
8.6枸橘
8.6.1释名习性
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未成熟果实,与枳同类。本植物各地多做篱笆栽培,种子繁殖。
8.6.2加工炮制
8~9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日晒夜露,至全部干燥。
8.6.3性味归经
辛苦温,入肝胃二经。
8.6.4功效
1)疏肝理气:辛散苦泻,性温能通,入肝经,故有疏肝理气之功。
2)行气止痛: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枸橘辛以行气,性温则通,故有行气止痛之功。
3)祛风止痒:味辛可祛风疹瘙痒。
4)解酒毒。
8.6.5鉴别应用
枸橘与橘核皆能理气散结,行气止痛。治疗寒疝腹痛、睾丸肿胀、乳肿结块。
橘核又治肾虚腰痛。枸橘又可解酒毒。
8.6.6各论
橘录:枸橼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大者似枳壳。近时难得枳实,人多植枸橘篱落间,收其实,剖干,与枳逼真。
本草纲目拾遗:疗子痈及疝气。
上海常用中草药:辛苦温,利气,健胃,通便。治胃部胀满,消化不良,便秘,子宫脱垂,乳房结核。
8.6.7配伍应用
1)配柴胡:柴胡苦平,芳香疏泄,善解肝郁。二药配伍治疗肝郁气滞,脘腹胀满乳中结核等症。
2)配瓜蒌:瓜蒌甘寒润降,导痰下行,行气宽中,消肿散结。枸橘重疏肝理气,瓜蒌重涤痰导致。
8.6.8禁忌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